托普云農智能蟲情測報燈助力江蘇植保更上一層樓!
來源: www.zhibao17.cn 類別:行業資訊 更新時間:2020-8-17 閱讀2105次
江蘇省位于我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、長江下游,東瀕黃海,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,西接安徽,北接山東,全省耕地面積6874萬畝。江蘇省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地帶,生態類型多樣,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,糧食、棉花、油料等農作物幾乎遍布江蘇省,素有“魚米之鄉”的美譽。
江蘇也是我國水稻生產大省,水稻年種植面積3300萬畝、總產1900萬噸左右,位居全國前列。單產560公斤左右,居全國主產省第一,為我國供給側結構性調整、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
眼下正是水稻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,也是各種病蟲害的多發期,受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影響,今年“兩遷”害蟲自5月底始遷入后就持續不斷,遷入早、遷入量大、田間發生量高,特別是稻縱卷葉螟的遷入峰次、遷入蟲量均列2010年以來首位,田間蟲卵量亦是近十年來之最,田間蟲態復雜,世代重疊嚴重,防控難度極大,省植保部門拉響“警報”,全力做好中晚稻病蟲害防控,打好“兩遷害蟲”防控戰,“蟲口奪糧”保豐收!
稻縱卷葉螟、稻飛虱等“兩遷”害蟲具有遷飛擴散快、繁殖能力強、防控難度大等特點,省植保植檢站防治意見指出,針對今年水稻中后期重大病蟲發生態勢,各地要圍繞農業綠色發展要求,堅持“公共植保、綠色植!眱蓚理念,強化監測預報和防治指導,科學打好中后期重大病蟲防治總體戰,有效控制病蟲危害損失,為實現水稻豐產豐收、提質增效主要分為以下幾點:
一、抓住重點病蟲,打好防治總體戰。
在做好生態調控和理化誘控措施的基礎上,對達標病蟲,明確主攻對象,統籌兼顧,科學開展化學防治,打好防治總體戰。例如8月主要以“兩遷”害蟲、紋枯病、稻曲病為主,9月主攻穗稻瘟及白葉枯病、細菌性基腐病等細菌性病害重發區需單獨開展針對性用藥。水稻生長后期,要根據褐飛虱發生情況,因地制宜打好收關戰,確?刂莆:Φ。
二、強化分類指導,提高防控效果。
針對今年水稻田間苗情復雜、病蟲情發生差異大的特點,充分利用各種媒體,及時將重大病蟲發生防治信息送到千家萬戶;防治關鍵時期,各植保專家和農技人員,廣泛深入病蟲重發區和技術力量薄弱區;稻田綜合種養地區,要注意科學用藥,確保水稻豐收、水產安全。
三、推進綠色防控,強化專業化統防統治。
因地制宜推廣應用種植香根草、安裝害蟲性誘劑、人工釋放天敵赤眼蜂、使用生物藥劑等生物物理防控措施,減少化學農藥使用。加強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,推進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與綜合種養、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、“三品一標”綠優農產品生產基地等建設結合,通過綠色防控示范區、專業化統防統治示范區、水稻綠色防控創新團隊示范地基等平臺,展示綠色防控技術,輻射帶動大面積綠色防控水平提高。
四、強化監測調查,提升測報準確率。
針對今年病蟲發生的不平衡性,要緊扣“面廣、量足、質高”要求,突出“三個結合”,即系統監測與大面積普查相結合、測報工具監測與人工田間調查相結合、查蟲與查卵相結合,增強調查的代表性和可靠性。要充分利用自動化、智能化病蟲監測設備,提升監測預警的智能化水平。

托普云農智能測報燈

燈下稻縱誘蛾量
智能蟲情測報燈是由托普云農研發生產的,主要利用遙感手段對作物病蟲害進行“非接觸式”的監測逐漸應用于農作物病蟲害監測、病蟲害預測預報以及田間精準防控和管理等方面的應用。該系統通過殺蟲、烘干、震動,將蟲子平鋪到裝置內部的履帶上,最后進行高清拍照,然后再把照片傳到整個監測系統里,監測人員在手機端和電腦端就可以隨時查看病蟲害的相關情況。
在國家實行化肥農藥雙減政策背景下,托普云農智能蟲情測報燈作為一種通過太陽能供電、利用遷飛性害蟲的趨光性特點,從而引誘害蟲撲燈而起到殺蟲作用的物理防治工具,已逐漸成為江蘇植保工作人員的“寵兒”。
江蘇糧食豐產對于國家糧食安全的意義十分重大,后續將落實生態調控、合理利用理化誘控、生物防控、測報工具與人工田間調查等措施相結合的防治手段,相信在多方式多場景多階段的組合拳下,江蘇省將為糧食豐收保衛戰順利奪取華東地區的勝利。

托普云農智能蟲情測報燈